<source id="7c0ee"></source>

    <rt id="7c0ee"><meter id="7c0ee"><button id="7c0ee"></button></meter></rt>

  1. <rt id="7c0ee"><nav id="7c0ee"><button id="7c0ee"></button></nav></rt>

  2. <rt id="7c0ee"></rt>

    <rp id="7c0ee"></rp>
  3. <rp id="7c0ee"><meter id="7c0ee"><button id="7c0ee"></button></meter></rp>

       他們讓《戰狼2》“燃”到飛起

        記者專訪電影航拍團隊 講述每一個空中精彩鏡頭的幕后故事

      點擊進入下一頁

        《戰狼2》航拍鏡頭

        上映至今,《戰狼2》的票房仍在高歌猛進,除了坐穩中國電影史第一,還進入世界電影票房前100名,引發公眾的不斷熱議。電影中,不少驚險刺激的鏡頭來自航拍。

        《戰狼2》航拍團隊名為“飛影航拍”,成員全部來自河南,分別是統籌劉建峰、云臺手崔寧、主飛手劉帥博。影片開頭一鏡到底的海上畫面、華資工廠中的激烈槍戰、真人坦克大戰……都有他們的一份功勞。近日,廣州日報記者采訪了航拍團隊的成員,聽他們講述《戰狼2》的拍攝故事。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逸男 實習生歐陽依婷、張群

        圖/受訪者提供

        1979年出生的河南洛陽人劉建峰玩航拍已經十幾年了。從還沒有無人航拍的概念起,他就在鉆研空中拍攝技術和設備。

        吳京拍板用“國產”航拍

        和許多航拍愛好者一樣,劉建峰從玩航模和攝影起步。為了讓攝影不局限于“離地面兩米”的傳統高度,他曾用風箏綁上相機來拍攝。

        2007年,劉建峰建立“飛影航拍”工作室,一開始接拍的是婚慶和宣傳短片。2013年,國內研制出質量穩定的無人機,劉建峰就帶領團隊轉向影視拍攝,參與了《好先生》《極速青春》等影視劇的拍攝,從而在業界慢慢獲得了好口碑,劉建峰認識了不少電影人,于是他的航拍團隊很快被介紹給吳京。

        首次接觸,劉建峰給吳京看了他們拍攝的一部關于洛陽特警的宣傳片。“吳京導演看完后,就認定了我們。”

        而之前的《戰狼1》,使用的是新加坡無人航拍團隊。

        曾拍了十幾遍都沒過

        2016年7月初,劉建峰攜帶團隊來到《戰狼2》的劇組,他們花了半個月的時間來磨合。“我們說普通話,香港特區的攝影指導說粵語,動作指導來自美國,還有幾百名非洲群演。” 語言溝通成了不小的問題,他們一開始沒少挨罵。

        拍戲的成本很高,有時一場戲的群眾演員多達500人,每人一天300元,一旦溝通出現問題,重新拍攝就要耗費大量財力。

        在拍攝非洲貧民窟的那場戲時,拍攝需要多轉換拍攝視角,但是導演沒有跟航拍團隊溝通好,團隊不知道具體的拍攝路線和人員調動,耽誤了拍攝進度。篝火晚會的那一場戲,劉建峰團隊拍了十幾遍都沒有過,影響了劇組,這也使得隊員情緒低落。

        對此,吳京并沒有責怪他們,只是輕輕地說了句,“那么多群眾演員等著呢”。那時劉建峰壓力很大,甚至自我懷疑,“都想干脆放棄,讓他們找其他團隊來做。”

        后來,成員們互相打氣,“在現場論航拍,我們是最專業的。應該堅持自己的想法。”劉建峰后來很注重把想法與導演組溝通,之后的拍攝就順暢許多了。

        “蹭熱度,我們是最高”

        一直到去年11月國內拍攝殺青,劉建峰團隊拍攝的素材已有1T(1024G)。對于這段拍攝經歷,他感到十分幸運。

        《戰狼2》還沒上映的時候,劉建峰還擔心票房,在朋友圈賣力推薦,上映后還特地組織朋友觀看?,F在的結果是他萬萬沒想到的。他興奮地在朋友圈發文,“蹭《戰狼2》熱度最高的就是我們了!”

        但劉建峰還是很謙虛:“有些鏡頭還不是很穩,可能一般觀眾看不出來,但我們不是很滿意。比如有出戲是冷鋒(吳京飾演)和老爹(片中反派)躺在鋼管上面,無人機慢慢上升再推出全場。無人機剛起飛就下雨了,飛機飛得不穩。但后期處理了,很難看出來。”如今,劉建峰身在鄭州,他的無人機航拍事業也借著《戰狼2》更火了。

        無人機曾兩次“炸機”

        1987年出生的河南焦作人崔寧是團隊中的云臺手,俗稱“航拍師”,主要負責拍攝畫面、主體物的構圖。拍攝時,導演先給他講拍攝的內容,他再告訴“主飛手”劉帥博飛機將要飛行的軌跡和鏡頭。

        為了保證地面拍攝組和航拍團隊不互相影響,不至于出現穿幫鏡頭,無人機拍攝時都會提前試飛,但同時也會做好最壞的思想準備——炸機。崔寧曾遭遇兩次“炸機”,“一次是在沙漠中貧民窟的場景,一次在鋼廠。晚上光線太暗,識別難度大,無人機碰到了鋼架上,摔壞了鏡頭,那個鏡頭2萬多元。”

        為了當晚完成拍攝,團隊立即聯系北京的分隊送航拍飛機到現場。凌晨3點多無人機到了后,通宵拍攝,直到第二天早晨7點左右,才拍完“我們要為制片方、導演考慮,不能讓他們承受這些損失”。

        崔寧回憶拍鋼廠那一場戲時,迎面有兩輛坦克開過來,這時需要一個空鏡頭,要求無人機從快速移動的兩輛坦克中間飛過去。但是實際拍攝時,主飛手操作無人機從坦克右邊飛過去了,被導演吳京嚴厲地批評了一頓。

        在現場,他們會叫吳京“京哥”,一起吃盒飯、喝啤酒。但拍攝起來,他立馬又是要求嚴格的導演。兩次炸機后,主飛手壓力過大,中途只得換人。

        大四學生緊急頂班

        劉帥博就是后來替補上場的無人航拍主飛手。他當時是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的一名大四學生,學習飛行動力工程專業。他從小就對航模感興趣。大一時,他天天玩,一飛就是幾個小時,“現在有很多商業和民用無人機,只要能開就會拍,三五天就學會,但是鏡頭理解、現場把控等等還需要長期的練習。”

        進入劇組,劉帥博的第一印象是劇組很大。鋼廠那場戲包括群演在內有300多人。他們需要用無人機試飛路線,模擬被擊落的鏡頭。又要拍攝演員奔跑,躲避片中攜帶武器的無人機射擊的鏡頭。

        盡管年紀最小,但他已經跟著不同劇組有過一些拍攝經驗,他起飛前做了很多演練,把導演的要求都實踐了一遍。“每一條要演練三四次。”

        拍攝時,劉帥博跟吳京的溝通很多。在拍冷鋒和女一號被追殺時,劉帥博沒體會到導演需要晃動鏡頭的要求,一味讓鏡頭流暢,還拉遠鏡頭,就被批評了。

        但劉帥博有著典型理工男的執著,“沒因為他是明星就敬畏。”影片末尾,冷鋒要舉著國旗穿過交戰區,劉帥博主飛無人機穿過模擬戰場,但由于當時黑煙確實太濃了,他擅自把飛機停飛。

        當時攝影指導和執行導演很著急,質問他為什么不飛。劉帥博平靜地解釋,“其實任何一個合格的飛手都會停下來操作,因為看不見飛機,太危險了。”

        提起上映后影片的火熱,年輕的劉帥博沒有太多激動。“同學朋友發現我參與了《戰狼2》的拍攝,會跟我說‘哇,你現在很火啊。’我也很自豪,畢竟參與了中國電影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電影。不過在片場,我們只談工作,這是影視工作最基本的操守。”

      相關新聞

      要聞推薦

      專題報道

      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