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id="7c0ee"></source>

    <rt id="7c0ee"><meter id="7c0ee"><button id="7c0ee"></button></meter></rt>

  1. <rt id="7c0ee"><nav id="7c0ee"><button id="7c0ee"></button></nav></rt>

  2. <rt id="7c0ee"></rt>

    <rp id="7c0ee"></rp>
  3. <rp id="7c0ee"><meter id="7c0ee"><button id="7c0ee"></button></meter></rp>

      “今年的西紅柿幾乎沒有死棵,大棚土壤也變疏松了。”說這句話時,山東省博興縣店子鎮的朱建明難掩激動的心情。種了十幾年西紅柿,重茬導致的土傳病害、土壤板結等困擾多年的難題,今年被親土1號從根上解決了。朱建明除了收獲10年來最好的西紅柿,產量還增長了20%-30%,這讓他和身邊的農戶越來越感覺到土壤健康的重要性。

      (山東省博興縣店子鎮的朱建明為親土種植點贊)

      今年1月1日起,《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主任謝建華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黨的十九大更是將‘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三大攻堅戰之一?!锻寥牢廴痉乐畏ā返氖┬幸馕吨髿?、水、土壤三大領域污染防治法已經齊備,為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構筑起一道堅實的法律屏障。”

      “最嚴耕地質量保護制度”的到來,無疑對農資行業轉型升級的要求更加緊迫,是挑戰也是機遇,一場行業變革呼之欲出。

      土壤污染防治法帶來農資行業變局

      土壤污染、地力退化已經敲響了全球糧食安全和食品健康的警鐘。我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果表明,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9.4%,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土壤污染成為亟須解決的重大環境問題,防治土壤污染,直接關系到農產品質量安全、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謝建華主任介紹,“2018年,農業農村部安排專項資金,開展退化、鹽堿化、酸化及設施蔬菜連作障礙耕地治理500萬畝。2015年以來,中央財政每年安排5-8億元,在東北四省區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下一步,還將“加強土壤污染防治技術培訓和指導,積極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治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事后補貼等形式,吸引社會資本主動投資參與耕地污染治理修復工作,建立健全耕地污染治理修復社會化服務體系。”

      謝建華表示,“推動《土壤污染防治法》落實到廣大農村的田間地頭,政府要主導,農民是主體,企業是主力。國家會采取相應的財政、稅收、價格、金融等經濟政策和措施,扶持行業龍頭企業,調動農民積極性,支持和推動土壤修復行業的健康發展。這對行業來說是一次升級的機遇,有技術、有實力、敢擔當的農企,可以借此機遇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據了解,包括金正大集團在內的很多企業已經在行動。”

      親土種植打造“改土養地”樣板

      在此背景下,金正大集團在2017年的聯合國世界土壤日活動上,作為世界親土種植聯盟的重要合作伙伴,將親土種植率先引入中國,并依托美國富朗7大生物能技術,研發出親土1號土壤修復改良解決方案。

      親土1號從種植源頭著手,種養結合,種植和修復同步進行,還針對土壤面臨的各種障礙如酸堿失衡、連作重茬等問題提供系統的解決方案,達到“一改”(改養土地)、“二提”(提產量、提品質)、“三省”(省肥、省藥、省工)效果,真正滿足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防”和“治”兩大要求。

      2018年,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聯合金正大集團、世界親土種植聯盟等單位一起,發起了“親土種植百千億行動”,通過示范田建設、推廣大使招募、服務站打造、土壤健康大講堂、親土狀元評選等方式,普及推廣“親土種植”理念和相關技術、產品,通過種養結合等模式從源頭上保護提升耕地質量,生產更多優質高效農產品,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

      河南省夏邑縣陳廟口村辣椒種植戶王公社得意地說“用了親土1號后,辣椒長得又大又飽滿,有幾個收購商看著我的辣椒,說我這辣椒品相太好,他收不起,讓我去大收購商處去賣,價格要比其它他的辣椒高出4-5毛”。目前,在全國150多個市場、十多種作物上已經驗證了親土1號土壤改良效果,它點亮了土地效能,用最簡單的方式把土壤保護意識潛移默化植入到農民的日常種植習慣中,讓農民對改土養地有了更深的認識。

      (河南省夏邑縣陳廟口村種植戶王公社一棵辣椒結果七斤七兩)

      政企協同普及親土種植治本模式

      “單純由政府投入資金去修復耕地,這是治標;培養農民采用對土壤‘親和、友好’的種植作業方式,形成綠色種植習慣,這是治本。”謝建華表示,“農產品提質增收和保護提升耕地質量是一脈相承的,是相促相生的。我們要通過政策支持行業龍頭企業,調動農民積極性,合力推廣普及親土種植先進種植理念,通過種養結合的模式從源頭上保護好耕地。”

      謝主任表示,倡導親土種植、加強耕地保護,已成為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公益行動,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正在顯現。“我們算了一筆帳,通過‘親土種植’百千億行動,已培訓農民超過5000萬人次,累計實現節本增效200億元。”

      在農業農村部指導下,金正大集團還牽頭陸續開展了親土種植東北黑土地保護試點、南方紅壤改良等項目,獲得政府和各方高度認可。在2018年底聯合國紐約總部舉辦的“世界土壤日”上,金正大集團分享了親土種植在中國落地的成果,受到世界親土種植聯盟和世界糧農組織的一致肯定,認為它已成為全球領先的已落地實踐的農業可持續解決方案。

      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說:“土壤污染防治法賦予農企的責任更大了,但我們干勁更足了。如果哪天看到中國每一片翻耕過的土層都猶如軟和的海綿,我才能說自己盡了一個‘三農服務員’的責任。”

      相關新聞

      要聞推薦

      專題報道

      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