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氧app的后臺數據,則創下了同一個用戶在一個月內“隆鼻33次”的記錄,毫無懸念的,新氧又“火”了。
之所以說又,是因為新氧在業內已不止一次被曝光刷單,并誘導合作醫院共同刷單的丑聞,但刷單的數量和金額卻絲毫沒有減少,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從2016年12月開始,一個月內,新氧開始了年末的最后瘋狂,新氧的前臺官網外顯數據顯示。在一家名為深圳妍熙醫療美容門診部的新氧購買頁面中,一個ID叫north的用戶,在12月20日集中購買了幾十個整形項目,其中包括12個自體脂肪填充、11個鼻綜合手術、11個眼綜合,涉及金額接近14萬。

不僅如此,網上又曝出了一份新氧的后臺記錄,記錄中顯示新氧在固定某一所醫美機構刷單,每家3-59單不等,僅交易額排名在前十的醫院,涉嫌作假的流水金額就超過480萬。
以北京黃寺整形外科醫院為例,12月驗證了消費碼的用戶有4個,人均訂單9個,但每個ID平均消費了24萬。其中ID“氧氣7507951481398850“購買33單膨體隆鼻,共消費89萬元;ID“氧氣5616791482301608”購買1單雙眼皮,3單膨體隆鼻,共消費15萬元。
另外在上海第九人民醫院的12月賬面上,只有4個用戶驗證訂單,其中ID為“我姓熊叫大熊”購買10單下頜角/下巴手術,共消費78萬。
新氧從創立以來,始終高調將自己定位為醫美整形行業的領軍品牌,然而現實中風波不斷的融資失利、刷單造假卻不斷在證明其定位不過是個笑話。在這次年末刷單事件后,業內紛紛懷疑新氧是資金運轉不力,只能破釜沉舟,想要急于重新贏得投資方的信任。而2017年第一個工作日,新氧創始人金星發內部信宣布,2016年公司實現了整體盈利。隨后,多個媒體上出現了帶有“新氧月流水峰值超過3億元,月收入增長12倍數”等數據的公關稿件。若是有對行業了解不深的人看了,倒還真錯信了這一腔宣言。
但事實上,根據網上曝光的這份刷單記錄計算,新氧12月至少有超過1億的流水是刷單刷出來的,而新氧是否盈利,還是繼續打腫了臉撐胖子,我們不得而知,但這種商業欺詐還能騙到何時?或許也只有新氧能給我們一個答案了。
來源:三門峽生活網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刊發或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